查看原文
其他

廉珠成串丨为何人们提到杜甫时,总忘不了草堂?

清廉蓉城 2022-08-11


坐落于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,是唐代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。




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,风雨不动安如山!呜呼,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,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! ”忧国忧民的诗人在这里写下了为后世传诵的伟大诗篇——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。这种心忧天下、宁可牺牲自己以谋求天下人福祉的大爱精神,使杜甫由一介儒生走向千秋诗圣的升华。



 杜甫在这里居住了三年零九个月,是诗人苦难一生中难得的安稳岁月。杜甫离蜀后,草堂渐渐荒芜。唐末诗人韦庄在浣花溪畔寻得草堂遗址,为纪念杜甫,他在遗址上重建了茅屋。此后,历代均对杜甫草堂进行培修与重建,其中以明弘治十三年和清嘉庆十六年两次规模最大。



草堂正门两侧悬挂有一副对联:“万里桥西宅,百花潭北庄”,出自杜诗《怀锦水居止二首》,这两句诗十分准确地点明了当年草堂的地理方位,也正是今日草堂所处的位置。


大廨是一座敞厅式建筑。“廨”是官署的意思,即古代地方官吏办公的场所。杜甫一生仕途坎坷,未得重用,但他却“每饭不忘君”“穷年忧黎元”,其爱国忧民之心至死不渝。考虑既然杜甫做过官吏,那么就应有其办公之处,大廨便由此得命名。大廨中的对联“吏情更觉沧州远,诗卷长留天地间”“杜陵落笔伤豺虎,爱国孤悰薄斗牛”,赞扬了杜甫匡世济民的思想情操和彪炳千古的诗歌成就。



诗史堂是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。杜甫留下的1455首诗歌,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。杜甫被后世尊为“诗圣”,他的诗歌被称为“诗史”,诗史堂也因此得名。大厅的正中陈列着一尊以写实的手法刻画的杜甫塑像。通过微蹙的眉宇、深沉的目光、冷峻的嘴角等细节,准确地表现了诗人忧国爱民的拳拳赤子之心。


杜甫在成都时,曾被时任成都尹、剑南东西川节度使的好友严武表荐为检校工部员外郎,所以后人尊称他为杜工部,并将纪念他的祠宇称为工部祠。工部祠前,有清人何绍基撰写的对联:“锦水春风公占却,草堂人日我归来。”人日游草堂的习俗在成都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了,现已成为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


少陵碑亭是杜甫草堂的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,它是一座以茅草作顶的亭子,内有一石碑,镌刻“少陵草堂”四个大字,笔力浑厚,笔姿秀润。



茅屋故居是依据杜诗描写和明代格局于1997年恢复重建的,重现了诗人故居的田园风貌,营造出浓厚的诗意氛围。


今日的杜甫草堂绿意葱茏,人们从各处赶来,感受草堂岁月沉淀后的宁静,体会杜甫诗中家国天下的广袤。每个来过草堂的人,都被诗人身上爱国赤诚、廉洁无私、忠义正直的品格所感染。




编辑:陈艾 

校对:刘春春

原创稿件 欢迎转载

更多精彩↓

廉珠成串丨让廉洁“动漫”起来


廉珠成串 | 祛邪扶正  固本培元


廉珠成串丨乡音未改没忘祖 家训传承有益孙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